珠宝匠原创,未经授权,请问转载~
《礼记•学记》中曾说过:玉不琢,不成器。
玉雕,这门古老而神秘的技艺,自古便是人与自然融合最为直接的方式。每一块玉石,只有经过玉雕师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千锤百斧的雕琢,才能被赋予更高的价值和深意,重获新生。
今天的这篇文章, 我们就来看看玉雕匠人是如何在刀尖上翩翩起舞,将玉石玩出了花!
令乾隆皇帝为之疯狂的玉雕神技:薄胎工艺
玉器雕的比纸薄?
听起来有些天方夜谭,但却是玉雕界最神乎其技的工艺:薄胎工艺。
薄胎工艺,学术上称为“痕都斯坦工艺”。
(相关阅读:)
它以碧玉、青玉、青白玉等结构致密、产量大的玉料为材,将其雕刻成瓶、壶、杯、香炉等器皿,胎体薄如蝉翼,并在表面装饰有痕都斯坦玉器风格的繁复、华美的浮雕纹样,造型简约、轻巧,呈现出秀丽、通透之美。
早在唐朝时,薄胎器皿便已出现,但由于工艺难度极高,成品率很低,宋元明时期虽有发展,但尚未盛行。
直到清代,得到乾隆皇帝的钟情,并赞其“薄如纸而轻如铢”, 专门成立“薄胎西蕃作”,招收苏州玉工制作薄胎器皿,薄胎工艺才日臻成熟。
乾隆时期的薄胎玉器,造型别致、纹饰精美,胎壁壁厚在1.0mm—1.5mm之间,将薄胎工艺推上了巅峰。
但乾隆去世后,由于失去当权者的热捧,再加上工艺难度系数超高,薄胎工艺几近失传。
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随着台湾、香港、澳门等地客商对于薄胎器皿的追捧,苏作玉雕艺人们才摩拳擦掌,重操薄胎玉器工艺,重塑薄胎玉器当年的辉煌。
现如今的薄胎玉器,匠人们已经将“薄”做到了极致,大多数厚度在0.5mm——1.0mm之间,最薄的0.5mm,大概相当于把玉器磨成5张纸那么厚。
大英博物馆就曾收藏一件中国工艺美国大师俞挺雕刻的,器壁只有0.5mm的中华缠枝莲纹薄胎玉壶。
它由一整块十三公斤的青海碧玉精雕琢磨而成,壶形线条流畅、舒展,壶身雕琢宝相花搭配缠枝莲纹,壶盖饰以莲叶纹。
器壁厚度最薄处仅0.5毫米,透过灯光,能够清晰看到外壁纹样,无论是造型还是工艺,都堪称一绝。
当然,想将玉雕刻的如此之薄,并非一件易事,不仅考验技术,也考验匠人的心理素质,稍有分神,便会打穿胎体,花纹模糊,前功尽弃,由于加工难度较大,敢做薄胎玉器的玉雕师寥寥无几~
有手就会、做了就废的玉雕绝技、玉雕师的“恶梦”:活环链雕
这是不是已经烧干了你的CPU?
那下面这项活环链雕工艺,绝对会再次刷新你的认知,让你佩服得五体投地!
活环链雕又称链子活,工匠们先在玉石上雕出环的形态,使玉“切而不断”,然后在连接处小心打磨、掏空,将连接处断开,形成成固定或活动的活环。
原理十分简单,看起来有手就会,但要求玉雕师要和机器一样手稳、精确,否则雕出的环就无法做到正方正圆,线条流畅优美,甚至只要手一抖,裂了一环,整件作品就废了。
(相关阅读:)
链子活多出现于炉、瓶、灯、塔、熏、片、锁、坠等器物之上,现代也有单独使用,做成精巧首饰的。
这种工艺的雏形为玉石钻孔,作为环链状出现,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套环工艺。
宋代时,随着扬州玉器开始向精细、纤巧的欣赏陈设品发展,炉、瓶、花鸟等玉器品类日渐丰富,这种套环工艺开始日趋成熟。
历经明清两代,“链子活”发展愈加完善,逐渐成为扬州玉器的代表、其精巧的工艺堪称绝技、灵动剔透。
下面这款堪称帝王印玺之巅的田黄三联玺,便是这一时期“链子活”的代表之作。
它以田黄石为材,三方印玺分别刻有“乾隆宸翰”、“惟精惟一”、“乐天”玺文,并通过链条将其连接在一起,款式灵活、精巧,清高宗乾隆皇帝做太上皇时,常将其镌带在身旁,备受青睐。
以“链雕无双”闻名的玉雕大师林廷良,受此启发,以“九章八链”破其形制,耗费3年打磨出被学界公认为“东方链雕艺术终极形态”的绝世佳作:《九宝连环章》。
它以寿山石中的名贵品种:旗降石为材,印章雕工精湛,古风古韵,八根独立石链以268个轻盈灵动的链环将其串联,链条之多,链环之细,令人叹为观止。
这件作品不仅代表了当代链雕技艺的最高水平,更是雕刻艺术创新与传承的典范之作。
虽然,与主题鲜明、夺人眼球的主体雕刻相比,“链子活”只是作为不起眼的配角出现,但对其工艺的要求却一点也不低。
要求“取其材而不能离其体”,既不喧宾夺主,又能锦上添花,位置安排恰到好处。
但石头终究是石头,没办法像黄金一样熔掉重新做成链子。
因此,这不仅要求玉雕师“胸有成链”,每一刀落得谨慎、小心,还需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,手稍微一抖,便会前功尽弃,堪称玉雕师的“噩梦”!
2022年,玉雕大师王金高耗费3年时间雕刻的《日月同辉 活环内链瓶》荣获天工奖金奖,不仅再现了扬州工的精妙,更将链子活这一传统玉雕工艺,玩出了新高度。
这件作品选用一块原价高达近300万的辽宁产河磨玉大料雕刻而成,一面雕刻六牙四足神象,寓意万象更新,一面雕刻寿桃、仙鹤、仙童、梅花鹿等图案,寓意人寿年丰;
整件作品最为精巧之处,在于将“掏膛”和“链子活”结合起来,难度系数倍增。
掏膛是个技术活,不仅考验技术,还考验心理素质,称为“玉作内头等最巧之技”,即使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制作,十有四五也常掏膛失败。
王金高雕刻的这件作品,光掏膛与内链、内环的雕刻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。
将瓶盖慢慢提起, 71节玉链条组成的链子从瓶内延伸到瓶外,一个直径6cm的活环悬挂在链条的最下方,与链条相连,使得链条既可以自由活动,又难出瓶口,设计精致巧妙,工艺堪称一绝!
除了出现在玉雕中,珠宝匠人还不断探索将水晶、翡翠等其他材质与活环链雕工艺的结合,为珠宝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现如今,随着科技的进步,活环链雕已可以用机雕和手工相配合的方式来做,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、降低了成本,但其灵动性、以及对于玉石的因材施技,仍无法与传统的手工技艺相媲美。
酷似特效的玉雕绝技:悬空玉雕
看到上面这件作品,是不是觉得它如真实的叶片一样柔软婉转?
外表至柔,内里至刚。悬空玉雕,是在镂空雕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玉雕技法。
它通过减少支撑点,巧妙地把硬玉雕 “软”,在保持整体平衡的同时,让部分玉石状似悬空,通过极致的雕刻技法,将玉石的刚与柔展现的恰到好处。
为了完美的展现这项绝技,从选材开始,匠人们就开始了一场与玉石之间的对话。
匠人们精挑细选质地细腻的玉石,并结合玉石的结构与特点,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,构思出支撑点与镂空的部分。
雕刻环节,更是一场考验耐心和技艺的攻坚战。
玉雕师傅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技法,下刀快、准、狠,既要保持玉雕整体的稳定性,又要雕刻出轻盈、灵动的悬空部分,稍有不慎就会断裂,前功尽弃,不仅费料、费工、还费神,十分考验心里承受能力。
中国玉雕大师王朝杰十分擅长镂空雕动物类雕刻,特别是对动物的皮肤肌理、植物的纹理有独到的研究,利用物理原理用碧玉材料,把悬空玉雕做到极致,令人叹为观止。
这件碧玉无往不胜摆件以俄罗斯菠菜绿碧玉雕就,色泽均匀,玉质纯净细腻,这件作品忠实地继承了清代乾隆工的特点,其工艺极尽玲珑繁复,令人惊叹,在当今玉雕界已属罕见。
以复杂穿插的镂空雕、圆雕工艺,雕琢蟋蟀匍匐在灵芝上的生动景象,写实的肌理、如生的刻画,将细节质感刻画得纤毫毕现。
蟋蟀好斗,寓意常胜,灵芝寓意吉祥长寿,故而名为“无往不胜”。
来自于福建的玉雕名家吴家峰,对于悬空玉雕的演绎更是出神入化。
“超薄、超细、超悬”的创作风格,不仅让他的作品被很多台湾及国际藏家机构收藏,作品更是屡次荣获“天工奖”、“云峰杯”、“神工奖”等众多奖项。
下面这件名为《深情向往》的玉雕作品,曾在2018年荣获第二十届西湖国际博览会中国(杭州)“光大银行.紫光杯”金奖。
碧玉悬空雕刻而成的兰草,仿佛从幽深静谧的山谷中悄然生长而出,带着大自然独有的清新与灵动,叶片修长而翠绿,在微风中轻轻摇曳。
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,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,点缀在叶片之上,透着勃勃生机。
上下两片叶子上,两只蚂蚁隔空对望,他们的触角、眼睛、腿部的纹理雕刻得栩栩如生,清晰可见,造型活灵活现。
这款名为《梁祝》的玉雕作品,也是吴家峰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
它以一块老坑碧玉为材,演绎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梁祝化蝶的经典桥段,空灵写实的竹子,枝干挺拔而修长,透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气质,象征着梁山伯与祝英台坚贞不渝的爱情。
竹叶细长而轻盈,微微弯曲着,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,发出沙沙的声响。每一片竹叶都雕刻得细致入微,纹理清晰可见,仿佛用手轻轻触摸,就能感受到它的柔软与光滑。
一只牵牛花从竹林间冒出头来,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。
一侧的白皮肉部分,巧雕两只蝴蝶,蝴蝶的触角微微颤动着,它们相视而望,仿佛诉说着彼此的思念与眷恋,整个场景充满了浪漫与温馨的气息,让人不禁为这对恋人的爱情故事所动容。
在玉石上作画:阴刻
与上面三种绝技相比,阴刻语调看似平常简单,不难也不险,但懂行的人才知道,阴刻玉雕难度之大,一点也不逊色。
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玉雕皆以阳刻为主,它将图案周围的部分去除,使图案凸显出来,这种雕刻方式不仅醒目,更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视觉冲击力。
而阴刻则是一种与之相对的雕刻技法。
它巧妙地运用雕琢工具,在玉器表面雕刻出凹进去的图案或文字,通过保留背景,从而营造出一种含蓄、内敛的艺术氛围。
阴刻与阳刻相比,容错率更低,圆雕出错了还可以调整修改,阴刻一旦线条有误或者玉石起性,就没有转圜的余地了。
说点大白话,就是玉雕师傅在玉石上作画,不能涂改的那种。
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,石器上便已出现了简单的阴刻线条与纹样。
后来,随着时代的变迁,除了玉石之外,这种古老的阴刻工艺,还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价值,被广泛的运用到漆器、木器、金器等各种各样的器具之上,展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水平。
阴刻对于玉料的选材十分严苛,玉质结构缜密,不能起性,否则,雕着雕着,容易出现崩裂等状况,满盘皆输。
其次,对于雕刻师傅的要求也很高,除了要有深厚的玉雕功底,还要具备书画功底,尤其是书法与白描技艺。
雕刻时要做到心中有画,刀法笔意,走刀行云流水,通过线条的疏密和笔画的抑扬顿挫,使得雕刻作品既有雕琢之意,又显笔触之韵,达到一种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。
中国阴刻玉雕大师张迎尧,堪称阴刻玉雕之父,他以玉为纸,以琢代书,既继承传统,又不拘泥于传统,在方寸之间尽显文人雅趣。
下面这件金镶玉描金山水纹扳指,一面阴刻唐代王湾阴刻的古诗《次北固山下》,每一笔都刚劲有力、粗细均匀,既有书法的韵味,又有玉石的质感。
另一面则用阴刻技法将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,栩栩如生地雕刻出来。
远处的山峰层层叠叠,一艘小船在江面上前行,岸边那古朴典雅的亭子与树木,更为整幅画面增添了宁静而美好的感觉,让人沉醉其中。
上海玉雕大师杨大钊,则运用独特的阴刻技法,呈现传统国画的朴素与大气,开创了一个独特的玉作品类。
下面这件《梅香闻鹊喜》玉雕作品,以鸭蛋青为材,牌子下方阴刻清新淡雅的梅枝,梅枝线条流畅自然,仿佛是大自然用无形的画笔随意挥洒而成。
上方一只喜鹊跃于檐梢,喜鹊的羽毛雕刻细腻入微,每一根羽毛都被雕刻得根根分明,仿佛能感受到羽毛的柔软与光泽。尾巴高高翘起,线条流畅优美,为整个形象增添了一份灵动与俏皮。
整体构图疏密有致,气韵灵动,不仅是一件精美的玉雕艺术品,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与雕刻技艺完美结合的典范,值得人们用心去欣赏和品味。
反面阴刻宋代王安石的古诗《梅花》,将文学之美与玉雕艺术相融合,为整件作品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。
J先生说:看完上面4种神乎其神的玉雕技艺,有没有给你带来亿点点的震撼呢?既难又险,容错率极低,这些技艺的传承者往往是\"十年磨一剑\",他们用极致的专注与玉石对话,用无数次失败换一次完美绽放,它们让我们对玉雕艺术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,也让我们不禁感叹人类创造力的无穷无尽。所谓匠心,莫过于是。
注: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,可溯源图片,已标明引用出处,如有侵权,请联系小编删除~
推荐阅读:
-40℃的珠宝魔法!企鹅开会,北极熊追钻石,夏日最爱的清凉珠宝
天创优配-天创优配官网-十大股票配资平台排名-免息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